作者:主创团·妙妙
撒贝宁曾在《开讲啦》谈到自己的成就时,动情地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生的路虽长,但关键的只有那么几步,如果不是父亲的及时引导和陪伴,我的发展不会这么顺利”。
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曾说:
“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和态度,更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走向和高度。”
日常生活中,父亲对孩子的爱,可能不如母亲的爱那么细致入微,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并且决定着孩子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将取得多大的成就。
那些失职的父亲,终有自责的那一天
罗振宇曾在《奇葩说》上说过这么一句话:“爸爸是最没用的母婴产品。”
《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也显示:“父亲主导教育的家庭不足两成。”
在现实生活中,陪伴孩子成长,参与孩子生活的爸爸很少。
很多爸爸觉得,教育孩子是妈妈的事,自己只需要赚钱养家就可以。
殊不知,父亲角色的责任和影响是不可取代的。
曾经大火的悬疑片《隐秘的角落》,讲的就是一个10多岁的小男孩朱朝阳,因为父爱的缺失,由一个乖巧懂事、成绩优异的小孩,变成了一个“杀人狂魔”的故事。
可以说,缺失的父爱是将朱朝阳推向深渊的原罪:
朱朝阳从小父母离异,父亲在出轨年轻女人后,独宠继母生的女儿,对朱朝阳更多的只是敷衍和应付。
比如,他喜欢打牌赌钱,牌友们都知道他儿子考了年级第一,他却不知道。但随后又大肆炫耀起来:“我没有兴趣知道他考第几啊,因为他每次都是第一啊。”
还有一次,他正带朱朝阳去买鞋,看到朱朝阳同父异母的妹妹来了,立刻丢下儿子走了,留下朱朝阳讪讪地站在原地。
这是因为这些忽略,使得这个10岁孩子的心理发生变化,激起了他心中的恨意。
最终,这个10多岁的小男孩利用“意外”,间接杀死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并借别人之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和继母。
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忽略,能在孩子内心造成多大的伤害,这恐怕不是成人能想象的。
可怜的朱朝阳,为了寻找那份缺失的父爱,既葬送自己也葬送了他人。他的父亲如果得知这个悲剧的导火索是自己对儿子的忽略和伤害,肯定会后悔不已。
还有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因为常年忙于工作,长期缺席对儿子的陪伴。
孩子长大后一直怨恨父亲,攻击父亲,他说:
“我爸爸让我妈比任何女人都过得辛苦,是个0分父亲,他在家里一无是处。”
宫崎骏每每提到儿子,都会无比心痛地自责:
“我画了再多的动画,温暖了再多人的童年,也换不回自己儿子的小时候。”
事业成功如宫崎骏者,誉满全球,温暖了许多人的童年,但他却永远都弥补不了孩子教育的缺失,成长的遗憾。
心理专家胡慎之说:“家庭的架构就像一栋房子的框架,如果父亲没有发挥父亲的职能,那房子的某一部分肯定要坍塌的。”
再全能的妈妈的,也代替不了爸爸的角色。而那些失职的父亲,也终有一天会因自己曾经的失职感到后悔和自责。
父亲,就是孩子人生的“领航人”
美国耶鲁大学曾研究发现:
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参与度高,孩子的智商会更高,成绩会更好,走向社会也会更成功。
这里所说的参与,并不意味着父亲要与孩子朝夕相处,亲力亲为地照顾孩子。
父亲,要成为孩子人生的领航人。
因为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到15岁以后,就要逐渐完成社会化的过程。
孩子需要一个父亲形象来获得道德感和秩序感,需要从父亲那学到如何跟人打交道,如何去工作、赚钱,如何在社会上获得一席之地等等。
股神巴菲特的儿子彼得 · 巴菲特出身于顶级富豪家庭,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幸运儿。
这样一个幸运儿并没有躺在父辈打下的江山里坐享其成,而是有着自己发自内心热爱的事业,并在自己热爱着的领域里甘之如饴地追求着极致。
这一切都来自父亲巴菲特的榜样力量。
在《父亲巴菲特教我的事》里,彼得这样描述道:
“当我的父亲进入工作状态时,他就像进入了一种‘入定’的状态,灵魂超然于外物。
他身着日常所穿的卡其布裤子与一件穿旧了的毛衣出现在办公室时,整个空间散发出一种近乎圣洁的沉静感。
一种忘我地把自己完全融入手头事物的人才会有的沉静之感。”
巴菲特将自己对工作极致专注和热爱的态度传递给了儿子彼得,可以说,父亲就是儿子彼得日后对待职业的“领航人”。
这也让我想起了我大学室友讲的一个小故事。
她上初中的时候,一天晚上被一道数学题难倒了,尝试了各种方法还是解不出来。
她爸爸为了让她第二天有精力上课,就让她去睡觉,说一定帮她算出来。
等到凌晨两三点钟,室友去卫生间的时候,还看到爸爸在台灯下不停地尝试解决方案。
第二天醒来,她发现爸爸已把答题思路工工整整地写在纸上,还留下一句话:答应你的事,就不会食言。
室友说:“虽然这是件很小的事,但对我触动挺大的:一方面,我很感动,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另一方面我从爸爸身上看到了责任感,看到了言出必行。”
有句话说得好:孩子的安全感来自母亲,价值感来自父亲。
如果一个父亲和孩子建立了亲密的感情,孩子就能从父亲身上找到人生的价值感,学习兴趣和造诣自然也会更高。
好父亲,就要“爱而不溺,严而不苛”
李安导演曾说:
“我做了父亲,做了人家的先生,并不代表我就可以很自然地得到他们的尊敬。
你每天还是要来赚他们的尊敬,你要达到某一个标准,这个是让我不懈怠的一个原因。”
并不是生理上做了父亲,孩子天然就会亲你爱你敬你。
好父亲就要“爱而不溺,严而不苛”,既要给足孩子满满的爱意,包容他、支持他,又不能放纵他、溺爱他;既要给他定规则,让他有底线,又不能苛责他、打击他。
一.做个威严和幽默并存的父亲
我们常说“父爱如山”。
似乎父爱就该是沉默的、厚重的,父亲就该是威严的、不苟言笑的。
其实,过于沉默和严厉的父亲反而不利于亲子沟通和互动。
很多父亲不知道,爱也需要包装,幽默就是最高级的包装。
它能让两颗心更靠近,亲子关系更紧密。
丰子恺有七个子女,个个出类拔萃。
在孩子们心目中,父亲有时就是个“老顽童”:
他可以为了方便孩子们看飞机,将房子的屋顶拆去;
可以允许孩子们为了游玩,在眠床里生花草,飞蝴蝶;
还可以不干涉孩子给光脚凳子穿上鞋子……
有这样一位能陪孩子玩陪孩子疯、有趣又幽默的父亲,是孩子成长中的幸运。
他可以用自己有趣的灵魂,为孩子打开通向美妙世界的神奇之门,让孩子们更睿智、也更快乐!
二.最好的陪伴是心灵的陪伴
李玫瑾教授说:最好的陪伴是心灵的陪伴。
比起那种一直玩手机,全程无交流的陪伴,用心的陪伴才能算是有效的陪伴,用心走进孩子的世界,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才是最好的陪伴。
那怎么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呢?
最快速的拉近和孩子的距离,走进孩子的世界的方法就是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
陆毅和贝儿被誉为“闺蜜”父女,在与贝儿的相处过程中,陆毅始终保持一种朋友的姿态。
贝儿喜欢木吉他,陆毅也跟着学木吉他,有事没事和女儿一起练习一起进步。所以贝儿从小到大一直表现出自信满满,一看就是生活在“爱”的小孩。
除了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心灵的陪伴还可以是多和孩子谈心、聊天。
可以利用平时的碎片时间,在每天接送孩子的路上,在每天的午餐、晚餐时段,也可以留出每周固定的谈心时间,和孩子聊聊大到世界局势、智能时代、学习瓶颈,小到喜欢的异性,琐碎的日常。
相信孩子一定会在和父亲的深度交流中受益。
三.父亲的肯定值千金
《心理营养》这本书里讲到:
“如果说在安全感的给予方面,妈妈比爸爸重要。那么,在肯定和认同这方面,爸爸的重要性要大过妈妈。”
更有数据显示:爸爸对孩子的肯定和认同比妈妈对孩子的肯定和认同效果要高出50倍。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曾在文章《一生的战役》里写道:
“我一生最大的遗憾,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请您欣赏我”。
这个“您”就是指她的父亲。
后来她的父亲看到了这篇文章,写道:“很感动,深为身边有这样的小草而骄傲。”
三毛泪流满面,她回复父亲道:“等你这句话,我等了一生一世,直到今天你亲口说出来,才抹去了我在这个家庭里永远抹不掉的自卑和心虚。”
爸爸的肯定、认同和赞美,会让孩子更有价值感、更自信。
所以作为父亲,一定不要吝惜你的肯定和赞美,因为那对于孩子来说,价值千金。
结语:请爸爸一定及时归位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说:“我不会做一辈子的总统,但我一辈子都要做好一位父亲。”
每一个男人,在他成为父亲的那一天起,他的命运就和孩子紧紧连结在了一起。
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悄悄地影响着、指引着孩子,每个孩子的未来都藏有父亲的影子。
所以,工作再忙也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长;生活再艰辛也不能吝啬对孩子的肯定和赞美。
好父亲就是孩子的天花板,不但为孩子遮风挡雨,提供温暖的庇护所,还决定着孩子此生的高度。
做个好父亲是每个成为父亲的男人们一生的必修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