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各地旅游和消费市场一片欣欣向荣,但我总觉得繁荣到有点“邪乎”了:部分原因是大家疫情三年都没怎么旅游憋坏了,但还有部分原因就是本文题目中所说的——对未来经济状况的担忧,会激发你的购物欲望。
首先,咱不能妄议宏观经济,本文绝对不是妄议宏观经济,我也从未有过唱衰宏观经济的主观意愿。因为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必须要通过大量的、详实的、准确的数据来判断,以我的身份地位,是无法获取大量的、详实的、准确的经济数据的。新闻媒体公布的那些,大家就当听个故事就行了,并没有学术研究层面的参考价值。
【资料图】
当然,我这也不是在抱怨或者讽刺什么。因为经济,尤其是金融这个东西,非常玄妙,已经几近于一个复杂的混沌系统,有些东西藏着掖着很可能比全都公开要好。经济很大程度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为啥新自由主义三十年能通过金融不断“借未来的钱”续命?
因为总体来讲几乎所有人都相信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资产是在不断增值的,通货是在不断膨胀的,美元是在不断巩固的,我借未来的钱,反正都能还得上,现在还能各种享受,何乐而不为呢?
而这种信心往往又是脆弱的,很容易就被莫名其妙的信息甚至是刻意制造的谣言而带崩,并且以现在全球经济都不乐观的现状,这种可能性又大大增加。很有可能会是这样:本来经济可以凑凑活活战战兢兢马马虎虎持续下去,但是被媒体或自媒体带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节奏,或者有些傻逼既得利益者自爆了,层层叠加形成了舆论风暴和信心失衡,最后蝴蝶效应影响到了经济。
这些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往小了说又银行的挤兑,往大了说有主权货币信心的崩塌,很难一板一眼去复盘这种现象是怎么发生的,然而它就发生了。
说到底,还是现在全球经济不稳定了,如果在新自由主义发展上升期,还多多少少有迹可循有规律可找,现在全球的经济、政治、舆论都要快步入一个混沌态了。
所以现在就好比“薛定谔的经济”: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根本不知道真实的宏观经济数据是好是坏——你不开盒吧,肯定不知道;你要开了盒,你就影响了这个系统的运行,搞不好就是你开盒开崩的。
是强烈的求生欲,促使我先唠叨了这么多。
五一的时候我就想写写这个话题了,但那个时候说总归有些不合时宜。现在618大促如火如荼,我正好在此时写一写,希望大家能够在狂热的“买买买”情绪中,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究竟是自己真的需要这个东西,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焦虑、压力,以及对未来预期的担忧,促使自己有了非理性的购物欲望?
下面,我将从个体的、微观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层面来分析本文题目中的观点:对未来预期越差,你的消费欲望反而会越强。
经济学有一个经典原理:如果一个人对于未来预期悲观,那么他会降低自己的消费行为。比如公司宣布下个月减薪裁员,那么他就会制定计划,缩减下个月的开支。
但这个原理以现在的视角来看过时了,古典经济学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理性人”,在经济生活中会理性地选择符合自己经济利益的行为方式。但现代经济学研究认为,几乎所有人在市场中都是“非理性”的,大家会服从于人类心里的种种弱点,做出“上帝视角”看来反常的举动。
因此,对未来预期的降低,往往不会促使一个消费者去制定新的、节约的消费计划,缺往往会恰好相反。
这要从一个心理学研究成果开始,不仅仅在经济生活中,在很多状况下都适用:压力会引发欲望。
其实不仅仅是压力,当我们面临愤怒、沮丧、悲伤、迷茫、忧郁等一系列负面情绪时,大脑都会“理所应当”地指引我们去追寻快乐的事——或者更准确描述,叫做“快乐的刺激”。比如,酒精、糖分、涩涩、电子游戏等,甚至于更严重的赌博、吸毒。
比如一项心理实验证明,面对同样一块蛋糕,当被实验者根据心理学家的指引,回想起自己一些悲伤的往事之后,这块蛋糕变得更加诱人了。这就是你的大脑的一种“自救机制”,要用及时的、有效的、劲儿大的刺激性快乐,来让你好受一些。
这虽然是我们大脑一个很贴心的机制,但是往往会“好心办坏事”。有一项研究就证明:当受试者负债累累的信用卡越接近到期日时,他们的购物欲望就会越严重。所以说这是一个悖论——信用卡透支的群体,往往是因为疯狂消费可以为他们提供廉价的快乐;结果因为快还信用卡了,大脑又提出了购物作为最直接最简单的解决方案;然后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进一步焦虑,进一步刺激购物欲……
比如我有很多朋友都在年初被裁员了——主要是因为互联网大厂的裁员风波,因为我之前就在大厂工作过,朋友在互联网圈的比较多,所以我身边朋友失业有点多是片面的“幸存者偏差”,并没有说就业率之类的大问题。而我这些朋友不约而同选择,在五一出去浪,还是奢侈购物豪华游——因为他们通常都会拿到不菲的赔偿金。
那么是优厚的辞退赔偿金刺激了他们的购物欲吗?并非如此,因为大厂的打款流程非常慢,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拿到钱。那么是因为预期收益让他们冲动消费了吗?这就更说不过去了,因为跟预期收益相比,更显著的“预期”是他们被裁员、失业了啊。
这其实都指向了一个原因:他们在被裁员后的奢侈豪华购物游,一方面是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另一方面是对于未来预期过于悲观,要“及时行乐、享受当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