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陶知闲界面新闻编辑 | 陈菲遐
“躲”过了年报没“躲”过季报。长远锂科(688779.SH)的一季报还是暴雷了。
(资料图)
这家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179.75亿元,同比增长162.75%;归属净利润14.89亿元,同比增长112.59%,业绩表现出色。然而今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9.34亿元,同比下降42.99%;归属净利润仅为92.94万元,同比下降99.69%。
处于新能源风口的长远锂科交出如此低的净利润成绩,令投资者大跌眼镜。上市不足两年的长远锂科到底怎么了?
过度依赖
2002年成立的长远锂科控股股东为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下游客户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厂商,主要产品为三元正极材料及前驱体、钴酸锂正极材料、球镍等。
2022年长远锂科总出货量约为6.7万吨,前驱体的自供比例在50%左右,其中主要是中高镍产品出货(中镍出货量高于高镍),合计占比80%以上。此外公司2022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尚未量产,而截至今年1月底公司现有及在建的三元正极产能约12万吨。
宁德时代(300750.SZ)对于长远锂科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22年公司前五大客户主营业务销售金额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81.38%,其中宁德时代为其贡献62.85亿元收入,占总营收比例的34.96%;欣旺达(300207.SZ)作为公司的第二大客户,贡献49.51亿元,占比27.54%。
对于如此高的前五大客户占比,长远锂科解释称因为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较高。但对比行业平均数据,长远锂科的解释却无法令人信服。2022年正极材料头部企业前五大客户平均占比为61.01%,相较长远锂科相差近二十五个百分点;其中第一大客户平均占比为37.81%,落后长远锂科超二十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
长远锂科过度依赖部分客户的弊端已经在应收端得到体现。截至今年3月底,公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账面价值之和为51.88亿元,占当期资产总额比例的34%,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高达146天。作为对比,老对手容百科技(688005.SH)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仅为37天。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未来当几个主要客户遇到问题时,长远锂科也很难幸免。新能源电池行业正逐渐成熟,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维持着合理利润并保持稳定,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作为绝对的行业龙头,在整个产业链中拥有极强的话语权。未来随着整个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出现,产业链整体利润空间势必将被压缩并传导到电池材料供应体系的各层级。长远锂科也表示,“作为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将会受到压缩”。
危机来临
长远锂科的危机已经来了。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产业链,由此带来行业内外竞争者扩产,影响产业利润。以2021年为例,“钴王”华友钴业(603799.SH)收购巴莫科技股权,向三元正极材料全面进发;化工龙头万华化学(600309.SH)则连续投资建设年产1万吨三元正极材料项目和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
除了“外部入侵者”,长远锂科的同行亦纷纷进行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扩张。当升科技于2021年12月成功募资46.45亿元用于多项产能建设;容百科技也于2022年发布定增(已获得同意批复),拟募集资金54.28亿元用于多项产能建设。
内外夹击之下,长远锂科正不断掉队。根据GGII和鑫椤资讯统计,2018年至2021年,公司分别位居国内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和第四名,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0.34%、10.1%、10.0%、9.0%,排名和市占率节节败退。
今年一季度不足百万元的净利润揭开了长远锂科的危机。对于大幅下滑,公司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同时上游材料价格持续下跌,下游市场需求下降,产品销量同比减少。同时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价格竞争压力,导致产品毛利下降。”
长远锂科将业绩下滑的“锅”再度甩给了行业,但显然牵强。作为公司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宁德时代一季度营收及净利润分别同比大增83%和558%,同样处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同样受上下游影响,掌握核心竞争力、更具有话语权的宁德时代在面对行业波动时可以将风险“传递”出去,而长远锂科只能作为“承担”风险方。今年一季度长远锂科的毛利率仅为3.59%,净利润率更是只有0.05%。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0月,公司第四大股东、持股比例7.69%的股东深圳安晏通过转让的方式减持1.3%股权,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16.91%,减持价格为13.9元/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