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有变好的力量,你说的是优点还是缺点,是正面还是负面,预示着他会拥有怎样的未来 。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要知道,父母的嘴,就是孩子的路。
作者 | 番茄妈
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约翰·巴格做过一个实验:
他让两组被测试的学生分别做两套试卷。
一套上面穿插着“挑衅”、“打扰”、“违法”、“粗鲁”等词语。
一套上面穿插着“体贴”、“耐心”、“礼貌”、“尊重”等词语。
做完试卷后,他让学生去办公室找测试者交谈,但测试者假装在和别人谈话,无暇顾及这些学生。
那么此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受到“粗鲁”“打扰”等字眼诱导的学生,会不耐烦地打断测试者;
而受到“礼貌”“尊重”等字眼诱导的学生,有82%一直安安静静地等待测试者和别人交谈结束。
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 “耶鲁大学诱导实验” 。
几分钟的单词引导,就可以在瞬间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更何况从小就在你身边,听着你说的话长大的孩子呢?
很多时候,你对孩子说的话,在不经意间,预示着孩子一生的命运。
满口都是贬低
孩子很难成大器
看过这样一个视频。
一个7岁的男孩哭着对镜头说:“妈妈,我知道我成绩不好,但我会努力的,能不能不要再骂我‘二百五了’了。”
隔着屏幕都能感到男孩的心酸和委屈。
见过不少类似的父母,本着“望子成才”的心理,习惯性地否定孩子,希望借此激励孩子做的更好。
但就像《中毒的父母》一书中所说:
“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废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盯着他的缺点,不断地贬低他。
央视节目《心理访谈》曾采访过一个啃老十年的女生——范成金。
今年36岁的她,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工作,而是理直气壮地窝在家里啃老。
而她之所以会变成这样,跟她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她初中时很喜欢画画,还设计过服装,但当她兴致勃勃拿给父母看时,得到的只有讽刺:“有啥用呀,有用吗?看书去!”
她想给家人做顿饭,父母也要打击她:“你搁水咋搁这么多?做个饭都不会!”
大学毕业后,她也曾找过工作,但当她屡屡碰壁时,父母非但没有安慰,反而极尽挖苦:
“你将来成事了,我给你跪下!”
“你要能成事了,狗都成事了。”
在范成金的眼里,自己从未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永远只有打击。
久而久之,她越来越自卑,还患上了严重的心理障碍,不敢与他人打交道,彻底自暴自弃。
心理学上,有一个“ 自证预言 ”现象。
父母在贬低、打击孩子时,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
孩子会渐渐相信这些评价,不知不觉按照父母的评价去行事,并最终让预言成真。
父母那些贬低的话,就像一把无形的刀,在孩子心上留下深深的划痕,一步步改变着他们的人生轨迹。
满口都是抱怨
孩子很难乐观向上
你有没有觉得下面这些话很熟悉?
“烦死了,天天这么忙,工资还这么低!”
“我天天这么累,你就不能好好学习,给我省点心?”
“为什么别人都过得这么好?!”
很多父母,对于生活中的不如意格外敏感,不自觉就会把负能量传达给身边的家人。
其中首当其冲受到侵蚀的,就是大脑发育尚不完善、心灵脆弱的孩子。
《超级育儿师》中,有一个叫轩轩的男孩让人印象深刻。
与其他同年龄活泼、好动的男孩不同,轩轩不仅胆子小、话也少,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的,这让妈妈非常担心。
可育儿师仔细观察后,却发现孩子问题的根源出在妈妈身上。
原来,妈妈是全职主妇,平日里很累很委屈,所以她总是抱怨个不停。
跟儿子单独在一起时,她满口怨言:
“我告诉你,和你在一起好痛苦啊!”
“看见你就崩溃,你能不能消失啊?”
爸爸回来了,陪儿子在开心地做手工,她也要插上一嘴:
“你能不能歇会儿再做,你什么都要满足他的啊?”
“我就是看不惯你天天都陪,你都不知道拒绝的嘛?”
在妈妈每天怨天尤人的声音中,轩轩变得越来越内向,整天沉默不语。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父母的抱怨,会在孩子心里留下灰色地带。”
孩子就是天生的情绪接收器,爱抱怨、不断传递负能量的父母,会让孩子觉得压抑、窒息,内心灰暗一片。
父母对待世界的态度,就是孩子对待世界的态度。
被父母当成“垃圾桶”的孩子,最后也只能住在“垃圾堆”里,很难乐观向上。
满口都是焦虑
孩子很难心理阳光
邻居有个大姐,每次见到她接女儿放学,嘴里总是在不停地念叨:
今天作业多吗?老师讲的你都听懂了吗?
回家先背单词啊,不然成绩怎么上得去啊?
我给你花了这么多钱补课,你说考不上高中怎么办?
......
那个小女孩,今年才上二年级,却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脸上不见笑容,眼里也无光。
说实话,我真的有点心疼这个小女孩。
小小年纪,就被父母的焦虑裹挟着前进,她不仅难以体会童年的快乐,更无法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在当今愈发内卷的教育环境下,紧绷的父母,焦虑的氛围,很容易造就“心理残疾”的孩子。
电视剧《虎妈猫爸》中,猫妈胜男为了女儿的前途,拼尽全力用两代人的存款,再加上卖房子的钱,买了一套昂贵的学区房。
为了不让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胜男每天对女儿耳提面命,一开口就充满了焦虑:
“一定要对得起每个爱你的人。”
“一定要对得起这个房子。”
......
怕女儿跟不上重点小学的节奏,就硬逼迫女儿锻炼身体,吃不喜欢吃的饭菜。
有一次,她专门为女儿做了一道有机蔬菜,女儿只吃了一口,因为不喜欢吐了出来。
结果,她大发脾气,强逼着女儿必须把蔬菜吞下去。
旁边丈夫阻拦,她便怒吼道:
“你知道这些菜多少钱一斤吗?你知道这个菜比平时的蔬菜要贵三倍吗?”
“我们平时赚钱不容易,现在好吃好喝的都用在她身上了,她怎么这么不知道好歹......”
最终,她的过度焦虑给女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女儿不仅没有成为“牛娃”,还得了抑郁症,没法正常学习和生活。
要知道,如果一个孩子周围充斥的都是焦虑的声音,那他也会变得焦躁不安。
他的内心会充满痛苦,却又无处遁逃,最后只能不断向内自我攻击,滋生各种心理问题。
满嘴焦虑的父母,养不出心理阳光的孩子。
你对孩子说什么样的话
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看到一个故事,一个知名男主持人在节目上谈起自己的人生转折。
他小时候长得特别清秀,但是也很淘气。
有一次,他被老师喊到办公室,老师鄙夷地说:
“你以为长得好看有用吗?你这么淘气,脑袋和驴子脑袋有什么区别。”
他当时特别难受,深深地把头低了下去。
从此他开始怀疑自己,开始变得敏感又自卑。
不敢穿新的好看的衣服,不敢参加任何的学校活动,甚至连红领巾都不敢戴,因为觉得自己不配。
直到升入初中,他偶然见到了当地一位知名主持人老师,那位老师听到他的表达能力和声音后,肯定地跟他说:“孩子,你天生就是一块做主持的料。”
这句话犹如一道惊雷劈开了他浑沌的内心。
从此,他开始朝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多年之后,他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主持人。
美国著名青少年学家阿黛尔·法伯曾说:“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语言是有力量的,负面的、消极的语言具有极大的摧毁力,会拖着孩子坠入深渊;
而正面的、积极的语言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能量,托举着孩子不断向前。
哈佛女神詹青云从小学到高中一共转学6次,每一次到了新的学校,成绩在班里都是垫底。
但詹青云的妈妈却从来没有埋怨过女儿,而是一直在“暗示“女儿:
“妈给你算过了,到四年级,你就会成为全校最棒的学生。”
“妈重新算过了,成为年级第一的时间,就在初一。”
哪怕愿望一次次落空,但妈妈始终坚定地告诉女儿:你就是最棒的。
结果高二那年,詹青云真的成了年级第一。
作家哈尼·鲁宾说过一段名言:
“小心你的语言,它会变成你的行动;
小心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
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
小心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你在不经意间说的话,最终都会变成孩子的预言,影响他们一生。
大家都听过蝴蝶效应吧?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就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你对孩子说的话也是如此。
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言行,会在日后产生巨大的连锁效应。
如同诗人安琪洛所说:
“话语就像小小的能量子弹,射入肉眼所不能见的生命领域。
我们虽看不见,它们却成为一种能量,充满在房间、家庭、环境和我们心里。”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对他说什么样的话。
点个“赞吧”,愿我们都能把正面、积极、阳光的话语种进孩子心里,弹奏出一首美妙的人生协奏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