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召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5年8月22日,紫燕食品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73 亿元,同比下降 11.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 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7.20%。这一业绩表现延续了公司近年来的增长颓势,也折射出卤味行业在消费环境变化下的深层挑战。
营收连续下滑:市场扩张受阻与消费需求疲软
紫燕食品的营收下滑并非首次。财报显示,自2023年起,公司营收便开启了下行通道,2023年全年营收35.50 亿元,同比下降 1.46%;2024年,这一数据进一步滑落至33.57 亿元,降幅达5.28%。进入2025 年上半年,颓势依旧,且降幅扩大至双位数,经营压力持续增大。
从业务结构剖析,鲜货类产品作为公司营收的中流砥柱,占比超 80%,却也难以抵挡下滑态势。早在 2023 年,该品类营收便已同比下滑1.71%,步入2025年上半年,依然深陷泥沼。据财报分析,营收受挫主要源于两大因素:
行业竞争白热化:当下卤味市场格局分散,集中度偏低,不仅头部品牌间短兵相接,区域性小品牌也凭借灵活策略抢占份额。紫燕食品在华东、华中、西南等传统优势区域,正遭受同行的猛烈冲击,市场份额保卫战艰难异常;而在全国化扩张进程中,新市场的开拓成效未达预期,尚未形成有力的业绩增长点 。
消费需求不振:回顾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降18.86%,净利润更是暴跌71.80%,扣非净利润降幅高达 87.09%,开局便深陷泥沼。管理层在财报中坦言,一季度业绩低迷,除季节性因素外,消费信心不足是关键 “绊脚石”。即便二、三季度迎来传统销售旺季,市场需求的复苏力度也远不及预期,消费端的疲软态势贯穿上半年。
净利润近乎腰斩:成本压力与费用刚性拖累盈利
尽管紫燕食品在供应链优化与成本管控上投入诸多努力,试图缓解营收下滑冲击,但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仍同比锐减47.20%,毛利率也降至22.24%,相较于2024年同期的24.5%,进一步收窄。
成本端压力凸显:上半年营业成本达11.45亿元,虽同比下降8.46%,但幅度远不及营收降幅,导致毛利空间持续被压缩。原材料成本方面,虽部分品类因市场价格回落有所下降,不过人工成本、物流成本以及包装成本却逆势上扬,加之部分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不足,单位固定成本分摊增加,成本管控难度剧增。
费用刚性支出 “抽血” 盈利:销售费用攀升至2.14亿元,同比增长8.34%。这主要源于公司为开拓新区域市场,加大了广告投放与销售人员投入,然而短期内市场反馈不佳,投入产出失衡。管理费用也同比增长7.26%,随着公司规模扩张,组织架构日益复杂,管理成本随之上升。财务费用更是因借款利息增加,同比激增509.76%,债务负担加重,严重侵蚀利润。
行业对比:卤味巨头集体承压,转型迫在眉睫
紫燕食品并非孤例,整个卤味行业在2023年四季度便集体步入寒冬:煌上煌归母净利润亏损3029万元;绝味食品虽未披露完整年报,但单店营收下滑趋势显著 。
业内人士指出,卤味行业正面临结构性挑战。首先是产品同质化严重,纵观市场,传统卤味产品从口味到品类高度相似,难以精准捕捉年轻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在消费升级浪潮下,缺乏吸引力。
其次是渠道变革冲击,外卖、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的崛起,极大地分流了线下门店客流。而紫燕食品目前线上渠道布局尚不完善,依赖度较低,难以在渠道变革中抢占先机。
此外,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对高盐、高脂卤味的热情渐减。这一趋势促使企业必须加快向低卡、预制菜等健康化、多元化产品方向转型,否则将被市场淘汰。